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

时间:2024-07-22 10:10: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5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

洛迦诺


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

 


1968年10月8日签订于洛迦诺


目 录*

  第 一 条:专门联盟的建立;国际分类法的采用
  第 二 条:国际分类法的使用和法定范围
  第 三 条:专家委员会
  第 四 条:国际分类法及其修正和补充的通知与公布
  第 五 条:本专门联盟大会
  第 六 条:国际局
  第 七 条:财务
  第 八 条:第五条至第八条的修正
  第 九 条:批准和加入;生效
  第 十 条:本协定的效力和有效期
  第 十 一 条:对第一条至第四条和第九条至第十五条的修订
  第 十 二 条:退出
  第 十 三 条:领地
  第 十 四 条:签字、语言、通知
  第 十 五 条:过渡条款
  附 件:国际分类的大类和小类表
  决 议:


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
洛迦诺协定

1968年10月8日签订于洛迦诺

第一条  专门联盟的建立;国际分类法的采用

  (1) 适用本协定的国家组成专门联盟。
  (2) 上述国家采用统一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分类法(下称“国际分类法”)。
  (3) 国际分类法应当包括:
     (i) 大类和小类表;
     (ii) 使用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目录,包括这些商品分成大类和小类的分类标记;
    (iii) 用法说明。
  (4) 大类和小类表作为本协定的附件,依照第三条规定设立的专家委员会(下称“专家委员会”)可以对其作出修正和补充。
  (5) 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目录和用法说明应当由专家委员会依照第三条规定的程序通过。
  (6) 专家委员会可以依照第三条规定的程序对国际分类法进行修正和补充。
  (7) (a) 国际分类法应当使用英语和法语制定。
     (b) 第五条所述大会可以指定的其他语言的国际分类法正式文本,应当由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下称“本组织”)公约所述的知识产权国际局(下称“国际局”)与有关国家政府协商后制定。


第二条  国际分类法的使用和法定范围

  (1) 除本协定规定的要求外,国际分类法纯属管理性质。然而,每个国家可以将其认为适当的法定范围归属于国际分类法。特别是本专门联盟各国对本国给予外观设计的保护性质和范围应当不受国际分类法的约束。
  (2) 本专门联盟的每一国家保留将国际分类法作为主要的分类系统或者作为辅助的分类系统使用的权利。
  (3) 本专门联盟国家的主管局应当在外观设计保存或注册的官方文件上以及在正式公布这些文件时在有关刊物上标明使用外观设计的商品所属国际分类法的大类和小类号。
  (4) 在选择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目录中的用语时,专家委员会应相当谨慎,避免使用含有专有权的用语。但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索引中所列的任何用语并不表示专家委员会对该用语是否含有专有权的意见。

第三条 专家委员会

  (1) 专家委员会应当承担第一条第(4)款、第(5)款和第(6)款所述的任务。本专门联盟的每一国家,在专家委员会都应当有代表,该委员会应当按照出席国家的简单多数所通过的议事规则进行组织。
  (2) 专家委员会应当依本专门联盟国家的简单多数票通过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目录和用法说明。
  (3) 对国际分类法的修正和补充的建议可以由本专门联盟的任何国家主管局或者由国际局提出。由主管局提出的任何建议应当由该局通知国际局。由主管局以及由国际局提出的建议应当由国际局在不迟于审议该建议的专家委员会会议开会前二个月送交专家委员会的每一成员。
  (4) 专家委员会关于国际分类法的修正和补充的决定应当由本专门联盟国家的简单多数通过。然而,如果决定涉及建立新的大类或者将一些商品由一个大类转移至另一大类时,需要全体一致同意。
  (5) 每个专家应当有通过邮寄投票的权利。
  (6) 如果一个国家未指派代表参加专家委员会的一届会议,或者指派的专家在会议期间或者在专家委员会议事规则所规定的期间未参加投票,该有关国家应当认为已接受专家委员会的决定。

第四条 国际分类法及其修正和补充的通知与公布

  (1) 专家委员会所通过的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目录和用法说明,以及该委员会所决定的国际分类法的修正或补充应当由国际局通知本专门联盟各国主管局。通知一经收到,专家委员会的决定就应当开始生效。然而,如果决定涉及建立新的大类,或将一些商品从一个大类转移至另一大类时,该决定应当自发出上述通知之日起六个月开始生效。
  (2) 国际局作为国际分类法的保存机构,应当将已开始生效的修正和补充编入国际分类法中。修正和补充的公告应当在大会指定的期刊上公布。

第五条 本专门联盟大会

  (1) (a) 本专门联盟应当设立大会,由本专门联盟各国组成。
    (b) 本专门联盟每一国家的政府应当有一名代表,可辅以若干副代表、顾问和专家。
    (c) 每一代表团的费用应当由委派代表团的政府负担。
  (2) (a) 除第三条规定外,大会应当:
    (i) 处理有关维持和发展本专门联盟以及执行本协定的一切事项;
    (ii) 就有关修订会议的筹备事项对国际局给予指示;
    (iii) 审查和批准本组织总干事(下称“总干事”)关于本专门联盟的报告和活动,并就本专门联盟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对总干事给予一切必要的指示;
    (iv) 确定本专门联盟的计划和通过其三年预算,并批准其决算;
    (v) 通过本专门联盟的财务规则;
    (vi) 决定英语和法语以外语言的国际分类法正式文本的制定;
     (vii) 除按第三条所设立的专家委员会以外,建立为实现本专门联盟目标而认为适当的其他专家委员会和工作组;
    (viii) 确定接受哪些非本专门联盟成员的国家以及哪些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为观察员出席大会的会议;
     (ix) 通过第五条至第八条的修正案;
    (x) 采取旨在促进实现本专门联盟的目标的任何其他适当的行动;
    (xi) 履行按照本协定是适当的其他职责。
    (b) 关于与本组织管理的其他联盟共同有关的事项,大会应在听取本组织协调委员会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3) (a) 大会的每一成员国应当有一票表决权。
     (b) 大会成员国的半数构成开会的法定人数。
    (c) 尽管有(b)项的规定,如任何一次会议出席的国家不足大会成员国的半数,但达到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以上时,大会可以作出决定,但是,除有关大会本身议事程序的决定外,所有其他决定只有符合下述条件才能生效。国际局应当将上述决定通知未出席的大会成员国,请其在通知之日起三个月的期间内,以书面表示是否赞成或弃权。如该期间届满时,这些表示是否赞成或弃权的国家数目达到会议本身开会法定人数所缺少的国家数目,只要同时也取得了规定的多数票,这些决定即应当生效。
    (d) 除第八条第(2)款规定外,大会的决定需有所投票数的三分之二票。
    (e) 弃权不应当认为是投票。
    (f) 一名代表仅可以一国名义代表一个国家投票。
  (4) (a) 大会应当每三历年由总干事召开一次例会,如无特殊情况,应当与本组织的大会在同一期间和同一地点召开。
    (b) 大会的非常会议应当由总干事根据大会四分之一成员国的请求召开。
    (c) 每届会议的议程应由总干事准备。
  (5) 大会应当通过自己的议事规则。


第六条 国际局

  (1) (a) 有关本专门联盟的行政工作应当由国际局执行。
    (b) 国际局特别应当负责筹备各种会议,并为大会、专家委员会以及由大会或专家委员会所设立的其他专家委员会和工作组设置秘书处。
   (c) 总干事是本专门联盟的最高行政官员,并代表本专门联盟。
  (2) 总干事及其指定的职员均应当参加大会、专家委员会以及由大会或者专家委员会所设立的其它专家委员会或工作组的所有会议,但无表决权。总干事或者其指定的职员应当是这些机构的当然秘书。
  (3) (a) 国际局应当依照大会的指示,为修订本协定除第五条至第八条以外的各规定的会议进行筹备工作。
    (b) 国际局可以就修订会议的筹备工作与政府间组织及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磋商。
    (c) 总干事及其指定的人员应当参加修订会议的讨论,但无表决权。
  (4) 国际局应当执行指定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财 务

  (1) (a) 本专门联盟应当有预算。
     (b) 本专门联盟的预算应当包括本专门联盟的专有的收入和支出,对各联盟共同支出预算的摊款,以及在需要时包括向本组织成员国会议预算提供的款项数。
   (c) 对于不是专属于本专门联盟的支出,而是与本组织管理下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联盟有关的支出,应当视为各联盟的共同支出。本专门联盟在该项共同支出中的摊款,应当与本专门联盟在其中所享有的利益成比例。
  (2) 制订本专门联盟的预算,应当适当考虑与本组织管理的其他联盟预算相协调的需要。
  (3) 本专门联盟预算的财政来源如下:
    (i) 本专门联盟国家的会费;
    (ii) 国际局提供的与本专门联盟有关的服务应得的各种费用;
     (iii) 国际局有关本专门联盟出版物的售款或版税;
    (iv) 赠款、遗赠和补助金;
    (v) 租金、利息以及其他杂项收入。
  (4) (a) 为了确定第(3)款第(i)项所指的会费数额,本专门联盟每一国家应当与其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属于同一等级,并应当以该联盟对该等级所确定的单位数为基础缴纳其年度会费。
     (b) 本专门联盟每一个国家年度会费的数额在所有国家向本专门联盟预算缴纳的会费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应当与该国的单位数在所有缴纳会费国家的单位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c) 会费应当在每年的一月一日缴纳。
    (d) 一个国家欠缴的会费数额等于或超过其前两个整年的会费数额的,不得在本专门联盟的任何机构内行使表决权。但是,如果本专门联盟的任何机构确知延迟缴费是由于特殊的和不可避免的情况,则在这期间内,可以允许该国在该机构内继续行使其表决权。
    (e) 如果预算在新财政年度开始以前尚未通过,预算应当按财务规则的规定与上一年度预算的水平相同。
  (5) 国际局提供的与本专门联盟有关的服务应得的各种费用数额,应当由总干事确定并报告大会。
  (6) (a) 本专门联盟应当设立工作基金,由本专门联盟的每一国家一次缴纳组成,如果基金不足,大会应当决定予以增加。
    (b) 每一国家对上述基金初次缴纳的数额或在基金增加时缴纳的数额,应当与建立基金或决定增加基金的当年该国缴纳的会费成比例。
    (c) 缴款的比例和条件,应当由大会根据总干事的建议,并听取本组织协调委员会的意见后确定。
  (7) (a) 在本组织与本组织总部所在地国家签订的总部协定中应当规定:工作基金不足时,该国应予贷款。该项贷款的数额和条件,每一次应当由本组织与该国签订单独的协定。
    (b) 上列(a)项所指的国家与本组织都各自有权以书面通知废除贷款的义务。废除应当自发出通知当年年底起三年后生效。
  (8) 帐目的审计工作应当按财务规则的规定,由本专门联盟一个或多个国家或者外来的审计师进行。审计师应当由大会在征得其同意后指定。

第八条 第五条至第八条的修正

  (1) 本专门联盟任何国家或者总干事均可对第五、六、 七条和本条提出修正案。修正案至少应当在提交大会审议前六个月,由总干事通知本专门联盟各国。
  (2) 对第(1)款所指各条的修正案,应当由大会通过。通过需有投票数的四分之三票。但对第五条和本款的任何修正案,需有所投票数的五分之四票。
  (3) 对第(1)款所指各条的任何修正案,应当自总干事收到修正案通过时的本专门联盟四分之三国家按其各自宪法程序表示接受修正案的书面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后生效。对上述各条的任何修正案经依上述规定接受后,对修正案生效时本专门联盟的成员国或者在此后日期成为成员国的所有国家都有约束力,但是增加本专门联盟国家财政义务的修正案,只对已经通知接受该修正案的国家有约束力。

第九条 批准和加入;生效

  (1)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任何缔约国已在本协定签字的都可以批准本协定;未在本协定签字的,可以加入本协定。
  (2) 批准书和加入书均应当递交总干事保存。
  (3) (a) 对于最先递交其批准书或加入书的五个国家,本协定应当在递交第五份批准书或者加入书三个月后开始生效。
     (b) 对于其他任何国家,本协定应当自总干事就其批准书或者加入书发出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后生效,除非批准书或者加入书已经指定以后的日期。在后一种情况下,本协定应当在指定的日期对该国生效。
  (4) 批准或加入本协定,应当自动接受本协定的全部条款,并享有本协定的一切利益。


第十条 本协定的效力和有效期

  本协定的效力和有效期应当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效力和有效期相同。

第十一条 对第一条至第四条和第九条至第十五条的修订

  (1) 对第一条至第四条和第九条至第十五条都可提出修订,以便采用期望的改进。
  (2) 每项修订都应当在本专门联盟国家的代表会议上予以审议。

第十二条 退 出

  (1) 任何国家均可通知总干事退出本协定。退出仅对发出此通知的国家生效,对于本专门联盟的其他国家,本协定仍保持其全部效力。
  (2) 退出应当自总干事收到通知之日起一年后生效。
  (3) 任何国家在成为本专门联盟成员国之日起五年届满以前,不得行使本条规定的退出的权利。

第十三条 领 地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适用于本协定。

第十四条 签字、语言、通知

  (1) (a) 本协定应当在一份用英语和法语写成的文本上签字,两种文本均为同等的正本,并应当由瑞士政府保存。
     (b) 本协定于1969年6月30日以前在伯尔尼开放签字。
  (2) 总干事在与有关政府协商后,应当制定大会指定的其他语言的正式文本。
  (3) 总干事应当将经瑞士政府证明的本协定签字文本两份送给各签字国政府,并根据请求送交任何其他国家政府。
  (4) 总干事应当将本协定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5) 总干事应当将本协定的生效日期、签字、批准书或者加入书的保存、本协定修正案的接受、该修正案的生效日期以及退出的通知,通知本专门联盟所有国家政府。

第十五条 过渡条款

  在第一任总干事就职前,本协定所指本组织的国际局或者总干事应当认为分别指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BIRPI)或者其总干事。

附 件

国际分类的大类和小类表

第1类--食品,包括营养品
01) 烘制食品、饼干、发面点心、通心粉等
02) 巧克力、糖果、冰制食品
03) 乳酪、黄油和其他乳制品及代用品
04) 鲜肉(包括猪肉制品)
05) 动物饲料
99) 其他杂项

第2类--各种服装和衣着用品,包括鞋类
01) 服装
02) 内衣、女内衣、妇女紧身胸衣、乳罩
03) 帽类
04) 鞋类(包括长筒靴、鞋和拖鞋)
05) 短袜和长筒靴袜
06) 领带、头巾和围巾
07) 手套
08) 零星服饰
99) 其他杂项

第3类--其他类未列入的旅行用品和个人用品
01) 大衣箱、手提箱和公文包
02) 手提包、钱夹、袖珍本、钱包装物盒
03) 伞、手杖
04) 扇子
99) 其他杂项

第4类--刷子类
01) 清洁刷和扫帚
02) 梳妆用刷和衣服刷
03) 工业用刷
04) 油漆刷
99) 其他杂项

第5类--纺织布匹制品和其他被单类材料
01) 纺成品
02) 纺织品(纺织、针织等)
03) 被单材料
04) 毡制品
05) 覆盖用片材(糊墙纸、漆布等)
06) 花边饰物
07) 绣制品
08) 带、编带和其他装饰品
09) 皮革制品和皮革代用品
99) 其他杂项

第6类--家具与陈设品
01) 家具
02) 床垫和垫子
03) 帘(成品)
04) 地毯
05) 地席和小地毯
06) 镜子和镜框
07) 衣架
08) 床罩
09) 家用亚麻织物和餐巾
99) 其他杂项

第7类--其他类未列入的家用品
01) 瓷器、玻璃器皿、餐用盘碟杯碗和其他类似物品
02) 烹调用具和容器
03) 刀、叉和匙
04) 烹调用炉、烤面包器等
05) 剁碎机、绞肉机、粉碎机和混合机
06) 熨斗及洗熨、清洁及干燥设备
99) 其他杂项

第8类--工具和五金用品
01) 农业、林业和园艺用工具和器具
02) 其他工具和器具
03) 锁和其他五金配件
04) 钉子、螺钉、螺帽、螺栓等
99) 其他杂项

第9类--包装和容器
01) 瓶、长颈瓶、酸坛、细颈坛和罐类
02) 密封装置
03) 圆桶和木桶
04) 盒和箱
05) 有盖篮、柳条箱和篮
06) 袋、包装物以及管和管盖
07) 罐头
08) 绳子和加箍材料
99) 其他杂项

第10类--钟、表以及测量仪器
01) 室内用钟
02) 表和手表
03) 警铃
04) 其他钟
05) 所有其他精密计时仪器
06) 表、钟和其他精密计时仪器的盘面、指针和所有其他零件
07) 大地测量、航海、声学及气象的用品
08) 测量物理量(如长度、压力等)的仪器
09) 测量温度的仪器
10) 测量电量的仪器(电压表等)
11) 测试仪器
99) 其他杂项

第11类--装饰品
01) 珠宝饰物
02) 小件饰物、有切平面的宝石、壁炉架和墙壁装饰品,包括花瓶
03) 纪念章、徽章
04) 人造花、人造水果和人造植物
05) 节日装饰品
99) 其他杂项

第12类--运载工具
01) 用动物牵引的运载工具
02) 有轨电车、卡车和手推车、手拉车
03) 铁路机车和车辆以及所有其他有轨运输工具
04) 索车和有座架空缆车
05) 电梯和升降机
06) 船和艇
07) 飞行器、宇宙飞船
08) 汽车和公共汽车
09) 卡车和拖拉机
10) 拖车,包括野营用拖车或有活动住房的拖车
11) 摩托车、低座小型摩托车、自行车和三轮摩托车
12) 童车和轮椅
13) 专门车
14) 充气轮胎、内带和其他类未列入的所有其他设备和附件
99) 其他杂项

第13类--发电、配电和输电设备
01) 发电机和电动机
02) 电力变压器、整流器、电池和蓄电池
03) 配电和控制设备(导线、开关装置等)
99) 其他杂项

第14类--电子和电子设备
01) 声音或者图像的记录和复制设备
02) 情报的记录、复制和检索设备
03) 通信设备(电报、电话、电传机、电视机和收音机)
04) 放大器
99) 其他杂项

第15类--工业用和家用机器
01) 发动机(非电力的)
02) 泵和压缩机
03) 农业机械
04) 建筑机械
05) 其他类未列入的工业机器
06) 工业用洗衣和清洁机器
07) 家用洗衣和清洁机器
08) 工业用纺织缝纫、针织和绣花机器
09) 家用纺织缝纫、针织和绣花机器
10) 工业用冷藏设备
11) 家用冷藏设备
12) 食品配制机器
99) 其他杂项

第16类--摄影、电影摄影和光学设备
01) 照像机
02) 电影摄影机
03) 放映机(放映幻灯片用)
04) 放映机(放映电影用)
05) 照像复制设备和放大机
06) 显影设备
07) 附件
08) 光学制品,如眼镜、显微镜等
99) 其他杂项

第17类--乐器
01) 键盘式乐器(包括电子乐器和其他风琴乐器)
02) 管乐器(包括键盘式手风琴)
03) 弦乐器
04) 打击乐器
05) 机械乐器
99) 其他杂项

第18类--印刷和办公机械
01) 打字机和计算机(电子机械除外)
02) 活版印刷机
03) 不用活版印刷工艺的印刷机(照像复制机除外)
04) 印刷符号和铅字
05) 铅黄
99) 其他杂项

第19类--文具用品、办公设备、艺术家用和教学用材料
01) 书写用纸和信封
02) 办公设备
03) 日历
04) 装订器具
05) 插图卡片和其他印刷品
06) 手写用的材料和器具
07) 绘画用材料和器具(刷子除外),雕塑用、雕刻用以及其他艺术用的材料和器具
08) 教学用材料
99) 其他杂项

第20类--销售和广告设备
01) 自动售货机
02) 展览用和销售用设备
03) 标志牌和广告材料
99) 其他杂项

第21类--游戏、玩具和体育用品
01) 游戏用品
02) 玩具
03) 体操和运动器械及设备
04) 娱乐和游艺用品
05) 帐篷
99) 其他杂项

第22类--武器和打猎、捕鱼和捕捉害兽的用具
01) 随身武器
02) 射弹武器
03) 弹药、导火索和射弹
04) 打猎用具(武器除外)
05) 钓鱼竿
06) 钓鱼竿上的绕线轮
07) 饵
08) 其他的钓鱼用具
09) 消灭害兽用的捕捉器和用品
99) 其他杂项

第23类--卫生、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
01) 流体和气体分配设备(包括管和管接头)
02) 卫生装置和设备(浴缸、淋浴装置、脸盆、盥洗室设备、成套卫生设备等)
03) 取暖设备
04) 通风和空调设备
05) 固体燃料
99) 其他杂项

第24类--医疗和实验室设备
01) 病人用运输和膳宿设备
02) 医院和实验室设备(供诊断、化验、手术、治疗、眼测试用)
03) 内科、外科、口腔科设备
04) 修复手术用品
05) 敷裹和护理材料
99) 其他杂项

第25类--建筑和施工构件用品
01) 建筑材料和构件,如砖、梁、瓦、石板、板条等
02) 窗、门、百叶窗等
03) 型材、角钢和槽钢
04) 房屋、车库和其他建筑物
05) 土木工程构件
99) 其他杂项

第26类--照明设备
01) 电光源或非电光源,如白炽灯、发光管和发光板
02) 灯、落地灯、枝形吊灯、壁灯和吊灯装置
03) 公用照明装置(户外灯、舞台照明、泛光灯)
04) 手电筒、手灯和提灯
05) 蜡烛和烛台
06) 灯罩
99) 其他杂项

第27类--烟草和吸烟用具
01) 烟草、雪茄和香烟
02) 烟斗、雪茄烟和香烟烟嘴
03) 烟灰缸
04) 火柴
05) 打火机
06) 雪茄烟盒、香烟盒、烟罐和烟袋
99) 其他杂项

第28类--药品和化妆品,梳妆用品和器具
01) 药品
02) 化妆品
03) 梳妆用品和美容室设备
99) 其他杂项

第29类--人类的安全和保护的装置和设备
01) 防火灾的装置和设备
02) 水淹营救的装置和设备
03) 山间营救的装置和设备
99) 防止其他事故(道路、矿井、工业等)的装置和设备

第30类--动物照管和驯养设备
01) 窝棚和围栏
02) 喂食器和喂水器
03) 鞍具
04) 动物的安全和保护的装置和设备
99) 其他用品

第31类--其他杂项

前面各类未包括的所有产品


决 议

1968年10月7日洛迦诺会议通过

  (1) 在国际局设立一个临时专家委员会。本临时专家委员会应当包括在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上签字的每一国家代表。
  (2) 本临时专家委员会应当将本协定第一条第(5)款所述的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目录和用法说明草案提交给国际局,并应当对本协定所附大类和小类表再予审查,必要时应当将该表的修正和补充草案提交给国际局。
  (3) 国际局应当为本临时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准备,并应当尽早地召开会议。
  (4) 本协定一旦生效,依照本协定第三条设立的专家委员会应当对上述第(2)款所述的有关草案作出决定。
  (5) 本临时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旅费和生活费应当由其所代表的国家负担。

  * 本协定签字本中没有这个目录,这是为了方便读者查阅而增编的。




析《劳动合同法》第96条存在的有关问题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能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四川精济律师事务所 何宁湘律师


第一部分 概述

  一、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之过程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策之始,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用工制度与人事制度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无法适应,对此,我国率先在国营企业进行国营企事业用工制度改革,到1986年,以国务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 1986年10月1日施行)为标志,在国营企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到了《劳动法》颁布实施止,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关系均转换为受法律调整的轨道。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2] 35号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意见》规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意见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通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至此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序幕正式拉开,开始试行聘用制改革,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至今。

  二、目前事业单位用人状况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批准,隶属于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开展自身业务活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的特征:1、有政府和企业不能也不宜涉足的非盈利服务领域;2、较政府与企业要能降低交易协议成本;3、并非政府专属。基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独有的、特殊的特征,以及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监督管理、经营服务和公共服务三大类。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分别采取回归政府、推向市场、保留和撤销等不同的改革方式,纳入各自的领域。而后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各自领域的改革,即回归政府的事业单位,按行政序列和公务员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对转企业的事业单位,纳入全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国有企业的监管要求,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兼并重组;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要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有些要进行必要的整合。
  对属于“保留”的文教卫生及科研类事业单位,目前用人情形比较复杂,正如法工委《劳动合同法释义》中指出“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归纳起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编制内聘用人员,包括签订聘用合同的编制内聘用人员和无须签订聘用合同的编制内聘用人员;第二类是编制外人员,包括档案内部管理的编外人员和档案外部管理的编外人员,编外人员一般实行企业化管理,与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第三类是劳务派遣人员,是通过劳务派遣形式招用的。”具体说来,一般事业单位人员有,(1)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包括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2)事业单位向社会招聘的无编制(编外)人员。

  三、聘用制适用法律的现状
  按照我国现行用工管理与干部管理体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原本与事业单位的多数事业编制内人员、员工没有直接的关系。就劳动合同而言,依据《劳动法》第2条之规定,也仅仅与由《劳动法》调整的事业单位中部分工勤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以及在用人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向社会招聘而不具有事业编制的招聘人员有关外,与实行了聘用制的事业单位的,签订《聘用合同书》的在编人员无关,他们均属于人事管理的范畴。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为配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法释[2003]13号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彻底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劳动者划开,由此我国开始实行劳动争议行政仲裁+诉讼与人事争议行政仲裁+诉讼的两轨制。
  聘用制与原来制度模式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必须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维权救济途径。在聘用合同与聘用合同履行争议实行过程中,聘用合同制设计者感到:若将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合并,必然在体制上、法律适用上出现大量的冲突,而劳动与人事两者分开后,除原有冲突仍存在外,还产生了大量的新问题。尤其事业单位“人事法律”至今仍处于空白的状态,不论人事争议仲裁与审判都存在较大难度,需要得到法律的支撑。于是向全国人大提议,将人事制度改革中推行的聘用合同纳入劳动合同一块立法,原本全国大人也有所考虑,但最终还是因两者管理体制与可适用的法律严重缺失,形成差异巨大,最终全国人大还是将“聘用合同”部分取下,仅出台了《劳动合同法》。为了将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纳入法律调整范围,但在《劳动合同法》主体调整范围又不可能与《劳动法》第2条规定相冲突,于是以《劳动合同法》第96条设立了实行聘用制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合同的适用。


  第二部分 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一、问题的提出
  《劳动合同法》第96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问题是,第96条规定的是“聘用制的劳动合同”,显然从第96条的条文文意上看,立法机关未将聘用合同纳入,那么第96条所规定的“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就存在两层问题:1、条文中的“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的范围是哪些?2、条文中的“劳动合同”的范围是哪些?对于这一问题,先看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简称《法工委释义》)第96条的条文释义。

  二、《法工委释义》第96条的条文释义
  该条释义如下:
  一、我国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基本情况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所谓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国家通过编制管理实现对事业单位人员的配置和调控。按照国家财政拨款的多少,可以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我国事业单位数量众多,类型不一,队伍庞大。截至2006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6万个,涉及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科研等多个领域,职工人数近3035万,其中正式职工2923万(包括原固定职工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合同制职工)。职工人数中教育业占51.3%,卫生业占14.3%,农业占9.5%,文化业占5.1%,科研占2.4%。
  长期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一套不同于企业,近似于国家机关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在企业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对国家机关公务员的管理通过立法加以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仍在原来制度的基础上运行,改革进展缓慢。为了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就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002年7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要求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以外,都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到2006年底,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的人员1700多万,约占总人数的51%。
  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编制管理,按照编制核算拨款的数额。目前事业单位编制都是多年前核定的,编制基数多年不变,不能满足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编制满额的情况下,各事业单位只好大量扩充编外人员和其他人员,这样造成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复杂,人事管理分割。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归纳起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编制内聘用人员,包括签订聘用合同的编制内聘用人员和无须签订聘用合同的编制内聘用人员;第二类是编制外人员,包括档案内部管理的编外人员和档案外部管理的编外人员,编外人员一般实行企业化管理,与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第三类是劳务派遣人员,是通过劳务派遣形式招用的。
  二、事业单位人员如何适用本法
  事业单位人员是否应当纳入本法进行调整,是立法中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反对的意见提出,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有本质的区别,不应当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趋势看,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要变成行政机关,从事经营的事业单位要回归企业,从事公共服务的如教育、卫生、文化、科研等事业单位,还要保留公共服务的职能,按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事业单位有编制、有财政拨款。内部管理机制与企业也不一样,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在合同期限、试用期、加班费、工资、福利、保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与企业不同,它与国家机关比较近似。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只是要比公务员要有一点灵活性,但不是完全推向市场。聘用制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性质不一样,调整的手段也不一样。如果将事业单位也纳入劳动合同法管理,将比较难以处理好本法与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之间的衔接,并可能产生其他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会引起事业单位管理的混乱,出现不安定因素。处理事业单位的问题,应当循序渐进,把管理体制理顺后,再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立法。这样比较妥当。赞成将聘用合同纳入本法调整的意见认为,长期以来,我国人事制度是由政策和行政文件相结合建立起来的,调整人事关系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性文件。1994年劳动法颁布时,企业的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对事业单位职工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公务员法出台后,公务员法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能参照公务员法,如果也不适用劳动合同法,那么,对事业单位人员的权利保护缺乏法律依据。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本质上并无区别,不应存在两种合同制度,不应当两个部门管就变成两个性质的合同,将聘用合同纳人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解决事业单位人员实体权利保护无法可依的局面,有利于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有利于保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利,有利于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
  考虑到目前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用人制度的情况比较复杂,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具体特殊性和复杂性,将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工作人员纳入本法调整需要慎重。同时,考虑到事业单位中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如不纳入本法调整,将缺乏实体法依据,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本法第二条关于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维持了劳动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表述,另外在本条中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对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如何适用本法做出特别规定。这样规定,既解决了本法与现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解决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无法可依的局面,也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留下空间。

  上述释义可以说是相当的矛盾,既承认与肯定了现行劳动用工管理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分为两类不同的体制,既点出了人事政策与劳动法在两类管理体制上的冲突之处,却又抱住“实质上的相同”不放。明知“人事法律”呈空白状态,强调聘用制下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签订的合同需要《劳动合同法》作实体法支撑,而在《劳动合同法》中却又排斥了聘用合同,八面玲珑,左右矛盾。这与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13号司法解释所作的明知“人事法律”空白,却要适用“人事法律”,而后又开个“人事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劳动法”口子的做法完全如出一辙。不说太多,就仅仅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加班费一项,那怕不发加班费给换休,对事业单位来讲,财政以及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科研的实际,都不现实,无法完全做到。理论上讲,《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付出劳动后的相关报酬的规定均为强制性法律规定,事业单位如何适用与执行,无法执行的受劳动行政部门检查监督与处罚又当如何?大量的实践操作问题都将因《劳动合同法》生效后,从适用第96条中凸现出来。
  为什么我国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在法律适用方面会涉及这么复杂的状况,细细考量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在指导思想上,人事管理制度上保持“党管干部”的传统的、非科学的观念。党管干部,——是指执政党运用权力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干部的使用、干部用权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执政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得到执行,保证党的执政目标得以实现。干部从不同的角度上有不同的解释与定义,不论怎样的角度,“干部”并非法律概念,不具有法律特征。十二大党章:“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是从政治角度上,阐述干部“与封建时代的官吏的根本区别”、道出了党章的美好愿望和认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此奋斗的目标。而从人事管理的视角,习惯上以从属的程度将干部区分为“领导干部”、“国家干部”和“按干部管理权限的人员”三类。
  领导干部,——是指在党的组织和各级政府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中、高级国家干部。
  国家干部,——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现在流行的叫法,公务员。
  “按干部管理权限的人员”——依法并非履行公职,或不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的,但按干部管理权限又归由各级人事部门、或组织部门管理的人员,如党工团组织的机关工作人员,部分事业单位以及其工作人员。
  不论那类干部,均由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直接管理,从而体现了“党管干部”。干部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人事关系只能是行政关系或者是组织关系,而不存在法律关系。也就是说,干部个人与组织之间是一种纯从属关系,实行服从组织的原则,没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就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始终无法正常转入法律轨道的根本问题所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党管干部”的体制下让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转入由法律调整的体系中,如同《公务员法》规定的,符合国家机关人事争议处理范围的主体仅仅为聘任制公务员的作法,将聘任制公务员这部分人员从原有的组织、行政管理体制中走进法律化的聘用合同制的用人管理体制,即依法用人法律制度。虽然目前国家机关中还很少或甚至没有“聘任制干部”,但《公务员法》预设了[干部权限管理—→聘任(聘用)合同管理—→社会法律化管理]这样一个改革程序模式,它表明党“管干部”与人事管理的法律化体系建立与实施并不矛盾,是可以并行与交叉运作的。
  (二)、无法获得法律的支撑。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法律”包括实体法与程序法。就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劳动合同履行纠纷而言,也只有实体法而无程序法,其程序法现在是由《民事诉讼法》艰难支撑着的,其中的问题始终层出不穷,一刻也未停过。就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而言,即无实体法又无程序法。不少的人称《公务员法》是干部人事法律,这一说法原本没有错。先不说《公务员法》不能适用于一般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就连公务员与国家机关之间产生的人事争议处理,也是绝大多数公务员不能适用的,只能适用于聘任制公务员。我国基本没有聘任制公务员,因此国家机关人事争议处理也就没有开展,这部分法律适用只能是待我国国家机关建立健全了“聘任制公务员各项制度”后,方可谈得上适用。二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主要是事业单位与在编工作人员之间的人事关系,它不是一种法律关系,人事关系中缺少或基本没有法律上要求的最基本内容,即法律主体的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内容。在此情形下,不要说没有实体法,就是有也无法获得支撑。这就如同,没有婚姻法状态下的结婚,是不能称之为法律上的夫妻关系的。又如,有《婚姻法》,但男女双方行为之间没有法律上规定的结婚要件,不存在婚姻法律关系,如同居、试婚、异性同租、二奶、包养等行为均不属于《婚姻法》调整范围,适用《婚姻法》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婚姻法》的保护。
  (三)、人事关系是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无法替代的。 我们已经了解两点:1、通常所讲的劳动者、劳动关系都是建立在劳动法法律上的,反映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以民事法律特征为主的劳资关系。人事关系则是在干部管理权限下的组织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而非任何一种法律上的关系。虽然人事关系的一些内容正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而在缓慢的变化着,但到目前为止,其组织管理的实质没有任何变化。 2、也就是说,我国事业单位是以特殊法人组织的形态而存在的。执政党必须要管干部,需要与党的执政目标相适应的体制,因此干部管理体制就必然存在;事业单位的存在决定了其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人事关系就必然存在。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调整实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体制,这也就决定了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基于国家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实行的是工资制度,目前也在逐步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从工资报酬、社会保障角度上讲,与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报酬有相同之处,因此对于聘用合同中的部分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面,如最低工资标准、参加社保等,应当说,是可适用《劳动合同法》的,但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三、其他专家学者专著对第96条的释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田开友主编 农村读物出版社

国家劳动总局负责人就有关职工探亲待遇问题答记者问

国家劳动总局


国家劳动总局负责人就有关职工探亲待遇问题答记者问
国家劳动总局



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以后,读者提出许多具体问题。最近新华社记者访问了国家劳动总局。这个局的负责人就记者提出的问题作了解答。
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答:《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务院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公布施行,从公布之日起执行。职工在三月十四日以前探亲已满十二天假期的,按原来的探亲规定办理。职工在三月十四日以前探亲,但在国务院文件公布时,探亲天数尚未满十二天的,以及三月十四日以后
探亲的,均按新的探亲规定办理。
问:在《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公布施行以前,今年已经享受探亲待遇的,是否还要补探亲假期?
答:在《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公布施行以前,已经按照原来的探亲规定享受了探亲待遇的,其不足的天数不能再补。
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三条第三项规定,已婚职工每四年可以探望一次父母,是否包括探望岳父母、公婆?
答:不包括岳父母、公婆。
问:如果职工的父母双亡,是否可以探望兄弟姐妹?
答:《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中,职工探亲对象,是指职工的配偶和职工的父母,不包括兄弟姐妹。
问:职工与父母亲、配偶都不住在一起,是否可以又探望父母,又探望配偶?
答:如果职工参加工作满一年,又与父母亲、配偶都不住在一起,也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按照《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每年探望一次配偶,每四年探望一次父母。但是,职工的父亲或母亲和职工的配偶同居一地的,职工在探望配偶时,即可同时探望其父亲或者母
亲,因此,不能再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问:夫妇双方都是职工,分居两地,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是否允许双方都享受探亲待遇?
答:夫妇双方有一方享受了探亲假待遇,夫妇已经团聚,另一方就不能再享受探亲待遇。
问:职工探亲期间工资是怎样计算的,是否包括奖金?
答:《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五条已明确规定,“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不包括奖金。
问:各单位在安排职工探亲假期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各单位要按照探亲待遇的规定,合理安排职工探亲的假期,务求不要妨碍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进行,职工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其他有关职工探亲的具体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由各省、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细则加以解决。



198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