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商业部关于猪医生费用开支的规定(摘录)

时间:2024-07-01 04:15:4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8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业部关于猪医生费用开支的规定(摘录)

商业部


商业部关于猪医生费用开支的规定(摘录)

1967年9月2日,商业部

规定
……
(一)“猪医生”费用开支仍在营业外损益社会防治费项目下开支。此项费用应本着勤俭节约专款专用的原则,用多少开支多少,不得事先提取金额,不得跨年度使用,也不得超过当年实际收购生猪数每头开支二角钱的总额。此外,并应健全费用开支手续,切实防止贪污浪费。
(二)“猪医生”费用开支范围规定如下:
1.限于食品系统职工为广大社员预防和治疗猪病,购置常用普通药械和敷料使用,不准购买化验药械和贵重药品。在一般情况下给群众治疗病猪应收取成本费。个别贫下中农付费确实有困难者,经过一定手续可以减免。系统内经营的畜禽的防治用费应在费用项下开支。
2.兽医卫生宣传教育费用及培训农村防疫员的教材文具费用可在此项费用中列支,不得用于培训社队防疫员的工分、路费贴补,所需路费和工分补贴由生产队自筹解决。


3.社会上畜禽春秋两季经常性防疫费用应由农业部门防疫经费中开支,不得在本项目中开支。如遇有大的临时性生猪疫情,原则上也由农业部门经费开支;但当地农业部门经费确有困难时,为了及时扑灭疫病,当地食品公司可在本费用项目下予以适当补助。补助办法可凭该项临时性生猪防疫中购买药械单据经当地县以上食品公司审核后酌情报销。
4.在猪囊虫较多的地区可用于驱绦灭囊的费用。


福建省技术改造管理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省经贸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经贸委《福建省技术改造管理办法》的通知 

闽政办[2001]2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 《福建省技术改造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福建省技术改造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适应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新形势的要求 ,改进和加强我省技术改造的宏观管理工作,提高投资效益,参照国家现行的技术改造管理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改造是指依托现有企业,把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发挥现有企业的设备、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以提高效益、调整结构为目 的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

第三条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是负责全省技术改造管理工作的综合部门。各市经委 分别负责本市的技术改造工作。

第四条 国家限额以上项目(以下简称限上项目)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 含2亿元,下同)的技术改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亿元以下、3000万元以上(基 础设施和 原材料行业5000万元以上),需要列入国家各类计划或有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技术改造项 目;外商投资项目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

第五条 国家放权省级审批的项目(以下简称放权审批项目)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亿元以下、300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原材料行业5000万元及以上),省内可以平衡建设和生产条件,不需要列入 国家各类计划的技术改造项目。

第六条 国家限额以下项目(以下简称限下项目):除第四条和第五条以外的技术改造项目。

第七条 技术改造项目管理
 (一)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编制、上报、登记备案和审批;项目的咨询评估、招标以及技术引进项目对外谈判、招标、签约、 成交等。
 (二)项目实施。包括项目组织实施、资金监管、项目招标和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交付生产经营等。
 (三)跟踪考核。包括对项目实施、投产、达产全过程的考核。

第八条 实行登记备案的项目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利用自有资金(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利润、拆旧等,不含政府补助或社会筹措资金),且建设条件和生产条件能够自行平衡的限下项目(需享受国家减免关税优惠政策的引进技术和设备项目除外)。

第九条 实行登记备案的项目,企业可自主决定立项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填写好的《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登记备案表》办理登记备案确认手续。按企业隶属关系,省属企业的项目到省经贸委办理 登记备案确认手续;市、县属企业的项目到市经委办理登记备案确认手续。省、市经贸委( 经委)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或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 ,准予办理登记备案确认手续;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不予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并说明理由。经确认的《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登记备案表》,可作为企业向银行、土地管 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税务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的依据。企业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会审,确保科学决策,提高投资效益。

第十条 实行审批和先登记备案后审批的技术改造项目
  (一)限上项目
  1、项目建议书由企业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按企业隶属关系,省属企业的项目宜征求省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再报省经贸委审查认可,之后报国家经贸委审批;市、 县属企业的项目在上报省经贸委审查前,应征求市经委意见。
  2、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企业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编制。按企业隶属关系,省属企业的项目报省经贸委审查认可后报国家经贸委审批;市、县属企业 的项目在上报省经贸委审查前,应征求市经委意见。
  3、凡列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的项目均视同立项,企业可据此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初步设计参照上述程序报省经贸委审批。
  (二)放权审批项目
  1、项目建议书由企业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企业持项目建议书及填写好的《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登记备案表》到省经贸委办理登记备案确认手续。按企业隶属关系 , 省属企业的项目直接到省经贸委办理登记备案确认手续;市、县属企业的项目在上报省经贸委办理登记备案确认手续前应征求市经委意见。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 办理登记备案确认手续;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不予办理登记备案的手续,并说明理由。
  2、项目建议书经登记确认后,企业可据此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企业隶属关系,省属企业的项目报省经贸委审批;市、县属企业的项目在上报省经贸 委审批前应征求市经委的意见。
  3、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参照上述程序报省经贸委审批。
  (三)限下项目
  不符合登记备案条件的限下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按企业隶属关系,省属企业的项目由省经贸委审批,市、县属企业的项目由市经 委审核后报省经贸委审批。

  第十一条 前期准备工作完备的技术改造项目,企业应提出分年度的投资计划。限上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由国家经贸委下达,省经贸委转发;限下和放权审批项目的年度投资计 划,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省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50万元以上)由省经 贸委下达;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市经委下达。

第十二条 企业根据年度计划和批准的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按企业隶属关系,分别到省、市经贸委(经委)领取投资许可证。

第十三条 技术改造项目实行企业(项目)法人负责制,由企业(项目)法人对项目策划 、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要按规定及时填报统计报表。项目实际投资超过设计概算10%以上以及改造方案有较大调整的,要及时报原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登记备案的部门办理调整审批和重新登记备案确认手续。

第十五条 各管理部门要负责对所分管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进度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大项目要成立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实行督查员负责制,负责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和进度。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 项目完成后,审批或登记备案的部门应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交付生产。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项目后评价制度。凡列入国家、省重点的项目,均要做好项目后评价工作,对竣工投产及达产的项目综合效益进行后评估。

第十八条 对于技术改造项目无论那一级审批或登记备案,都要确保项目的完整性,并打足资金不留缺口。同时,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编制好项目有关文件。对项 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文件内容和要求,要按国家有关规定编制。

第十九条 对未经政府审批、确认登记备案以及违反有关规定的项目,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保、消防、海关、税务等部门,不予办理有关手续,银行不予贷款。

第二十条 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按《福建省计划委员会、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转 发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扩大地方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的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闽计外 [2000 ]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要求 ,做好项目招标工作。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种经济成份企事业单位技术改 造项目的管理。过去规定与本办法不同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附件1、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登记备案表
附件2、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登记备案



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


(2006年12月1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6年12月1日公布 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是指已制定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中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体育项目。包括:游泳、潜水、漂流、攀岩、蹦极、射击、射箭、卡丁车、轮滑、滑翔伞、动力滑翔伞、热气球等。
  本规定实施后,新制定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体育项目中需要列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范围的,可由省人民政府审定列入,并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以及场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者是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
  (二)体育场所符合安全、消防、卫生和环保条件;
  (三)体育器材、设施符合国家规定的规范标准;
  (四)有符合规定的经过岗位培训,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应当向经营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体育行政部门提出许可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工商营业执照;
  (三)经营活动可行性报告;
  (四)符合项目要求的场所、器材、设施的有关证明;
  (五)从业人员接受符合项目要求的专业知识培训的证明或者执业资格证明;
  (六)符合项目要求的救护设施和救护人员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地级以上市体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对申请进行审查和现场核查,并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符合条件的,发给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八条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依法需要办理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其他审批手续的,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使用国家法律规定的枪支弹药从事射击项目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向体育行政部门申请许可前,报公安机关批准。
  第九条 经营者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内容的,应当向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体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条 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续期申请;逾期未申请的,原经营许可证自有效期届满之日起自动失效。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经营者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进行现场核查,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