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红旗渠友谊奖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12 23:35:3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0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红旗渠友谊奖暂行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红旗渠友谊奖暂行办法的通知

安政〔2009〕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红旗渠友谊奖”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五月二十日

安阳市红旗渠友谊奖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鼓励和表彰对安阳市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和外国专家组织,扩大安阳市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外经济、科技、文教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对外国专家奖励办法》(外专发〔1990〕188号)的有关规定,设立安阳市“红旗渠友谊奖”。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外国专家系应聘(邀)在我市及驻安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的各类外国专家。
  第三条“红旗渠友谊奖”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第四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专家,可以授予“红旗渠友谊奖”:
  (一)积极向我市传授新技术、新工艺、新办法,填补某项空白或在解决技术、管理方面的关键问题上,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二)为我市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关键技术,为项目的建成、投产、运行或管理等做出突出贡献的。
  (三)为我市企业进步、科技攻关及高新技术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四)对我市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城市宏观决策提出具有重要价值建议的。
  (五)协助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我市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贡献突出的。
  (六)向我市积极投资或引荐投资有显著成绩的。
  (七)为发展我市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
  (八)积极为我市培养人才;向我市捐赠具有重要价值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在教学、科研、出版、对外宣传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九)为我市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
  (十)为我市做出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五条安阳市外国专家管理部门负责“红旗渠友谊奖”的申报、评审和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专家聘请单位为所聘请外国专家申报“红旗渠友谊奖”时,应认真填写《红旗渠友谊奖申请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安阳市外国专家管理部门。
  第七条安阳市外国专家管理部门组织科技、外事侨务、国资委、农业、教育、文化、卫生、商务等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红旗渠友谊奖”评审委员会。
  第八条安阳市外国专家管理部门将评审结果报安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在未收到书面通知前,不得向外国专家透露有关情况。
  第九条对获得“红旗渠友谊奖”的外国专家,由安阳市人民政府颁发奖励证书和奖章;不宜公开表彰的外国专家可以单独授奖。
  第十条“红旗渠友谊奖”的奖励经费每人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对贡献特别突出的外国专家,可给予特殊奖励。
  第十一条“红旗渠友谊奖”奖励费用由市财政列支。
  第十二条对获奖的外国专家的宣传报道,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宣传报道前,应征得聘请单位和外国专家本人的同意,并报安阳市外国专家管理部门审核,以切实保护外国专家的安全和利益。凡不宜公开身份和事迹的外国专家,不得公开宣传和报道。
  第十三条对应聘(邀)来安工作的外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专家,在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中工作的外方人员以及在国际人才交流工作中为我市做出贡献的外国友好人士的奖励,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鞍山市旅馆业治安管理实施细则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


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99号


  《鞍山市旅馆业治安管理实施细则》业经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七日市政府第十二届三十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施行。

           鞍山市旅馆业治安管理实施细则
            (1999年2月12日)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发布的《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和辽宁省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实施〈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的若干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凡鞍山地区经营接待旅客住宿的旅馆、饭店、宾馆、招待所、客货栈、车马店、浴池、度假村、培训中心等(以下统称旅馆)均依照本细则进行管理。


  第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是本辖区旅馆业治安管理的主管部门。日常治安管理工作由其治安职能部门和当地派出所负责(需要公安机关治安部门直接管理的除外)。县(市)、区公安机关每年对旅馆的安全设施、规章制度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在《特种行业许可证》副本上加盖年度审验章。


  第四条 开办旅馆业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与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厂区、库房保持安全距离的房屋建筑;
  (二)具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的火灾预防措施和设施(高层旅馆应安装烟感、温感等防火系统);
  (三)设置旅客财物保管室,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工作。对旅客寄存的财物要建立登记、领取和交接制度;
  (四)三星级以上旅馆必须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电子门锁,客房内配备贵重物品保险箱;
  (五)100张床位以上的旅馆设安全保卫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保卫人员;100张床位以下的旅馆设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并建立治保组织。建立健全治安保卫、消防安全制度;
  (六)利用地下人防工程开设旅馆须经区、县(市)以上人防部门批准,并符合地下工程的消防规定;
  (七)季节性、临时性旅馆,须具有保证旅客安全的条件和设备;在居民住宅楼内或院内开设旅馆,其出入口、通道及安全设施必须单设,不得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和安全。


  第五条 申请开办旅馆,必须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文书,经当地县(市)、区公安机关,依照本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条件,核定床位数量、接待对象、内部管理制度和接待登记员等手续后,批准领取《特种行业许可证》,然后向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第六条 经批准开业的旅馆,如有歇业、转业、合并、迁移、改变名称、更换法人代表、变更床位数量、改建扩建等情况的,要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后三日内,到原发证公安机关备案。
  铁路系统在铁路站、段、厂(场)内开设旅馆的,治安管理工作由铁路公安机关负责。


  第七条 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设专职登记人员,对住宿旅客居民身份证件要详细查验、准确登记,未经公安机关指定的旅馆,不准接待无居民身份证旅客住宿;
  (二)接待境外旅客住宿,要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派出所(另有规定的除外)报送住宿登记表;
  (三)旅馆安排旅客住宿,要指定房间和床位,分设男女客房,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准擅自增加床位;
  (四)发现涂改、伪造证件、证明、冒名顶替的行为,以及被公安机关通缉的旅客,要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
  (五)《旅客住宿登记簿》应定期送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查验。非经当地公安机关批准,不得销毁。


  第八条 旅馆的从业人员必须做到:
  (一)遵守国家和省、市的法律、法规,坚持“谁经营、谁管理”的原则,承担保障旅客人身、财物安全和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住宿登记、门厅验证、会客登记、财物保管、值班查房、情况报告等制度,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三)接受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和安全监督,协助公安人员查找通缉在案的犯罪嫌疑人、赃物;
  (四)注意发现违法人员和犯罪嫌疑人、违禁、可疑物品,不得包庇窝藏违法人员及犯罪嫌疑人;不得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发生案件、事故时,要保护好现场,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告;
  (五)旅客遗留的物品,应妥善保管,并设法归还失主。经招领三个月后无人认领的,要登记造册、送交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第九条 租用旅馆客房设立办事机构或经营单位的,承租方要有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书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并由旅馆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租用的房间必须与客房划开,有条件的应单开通道、出入口。


  第十条 在旅馆内开办舞厅、音乐茶座等娱乐、饮食服务场所的,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防范设施,除执行本细则有关规定外,还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


  第十一条 旅馆内严禁下列活动:
  (一)诈骗、盗窃、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传播淫秽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携带枪支、弹药及其他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和放射性同位素等危险物品;
  (三)酗酒滋事、大声喧哗、扰乱旅馆秩序,影响他人休息;
  (四)私自留客住宿、转租或转让房间、床位、自行串换房间;
  (五)在旅馆内增设电源,使用电炉、煤油炉等生火工具;
  (六)危害旅馆安全的其它行为。


  第十二条 旅客应自觉遵守旅馆的规章制度,按时交纳宿费,依法接受旅馆工作人员的管理,接受执行公务的公安民警的询问,并如实反映情况。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的职责:
  (一)指导、监督旅馆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协助旅馆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业务知识的培训,依法惩办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分子;
  (二)掌握旅馆的治安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督促旅馆进行整改;
  (三)积极总结推广旅馆治安管理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公安人员到旅馆执行公务时,应出示证件,严格依法办事,文明礼貌待人,维护旅馆的正常经营秩序和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对下列旅馆和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对模范遵守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有关法规、规章,落实各项治安管理制度,维护旅馆秩序,保证旅馆、旅客人身财物安全的,由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对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可疑情况或提供案件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奖励,事迹突出的,建议有关单位给予记功晋级。


  第十五条 违反本细则有关条款,分别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对违反本细则第六条规定,由县、区公安机关治安部门、管辖派出所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办理的,予以取缔,公安机关可以给予警告或者处200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二)旅馆工作人员违反本细则第八条各款规定的,处200元以下罚款;
  (三)旅馆内部安全设施不完善,责任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经公安机关指出后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200元至1000元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四)对超过核准限额接待旅客住宿或者私自加床的要责令进行整顿;对不到公安机关备案,私自外租旅馆房间设立办事机构或经营单位的,对有关责任人处50元至200元罚款,并限期迁出;
  (五)旅馆从业人员发现住宿旅客有可疑情况、违法犯罪行为或携带违禁、危险物品住宿不报告的,处200元罚款或警告;
  (六)旅馆负责人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其经营的旅馆已成为犯罪活动场所的,公安机关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收回《特种行业许可证》,并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七)对违反本细则第十一条各款规定的,分别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有关条款处理。


  第十六条 给予警告、限期整改、50元以下罚款的,由所在地派出所批准;给予50元以上罚款、停业整顿,由派出所报县(市)、区公安局批准;依法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处罚,由县(市)、区公安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七条 罚没款统一上交财政部门。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裁决书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原裁决机关应将申诉和调查卷宗三天内送上一级公安机关,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诉后五日内作出最后裁决。在申诉期间原裁决继续执行。


  第十九条 执法人员在执行本细则时,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市公安局组织实施,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关于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做出的几点理解



肖斐


  ㈠ 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精神损害又称无形损害,是指行为人侵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使公民产生恐惧,悲伤,怨恨,绝望,羞辱等精神痛苦,以及使公民神经受到损伤等。国内学者外对精神损害的概念又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精神损害是基于心理作用致使他人痛苦不安及发生精神状况的异常;另一种则认为,精神损害是基于一定行为致使他人尊严,威信降低;还有一种观点以《牛津法律大词典》为代表,它给精神损害定义为“不仅仅是一种惊吓,而且是一种可辨认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害,它不是由于身体撞击而引起的,而是所见,所闻或它经历通过大脑而产生。”精神损害具有无形性,不能用金钱加以衡量。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民法保护人身权主要方法,是赋予受害人排除妨害和侵害人承担非财产性责任方式的请求权。但事实上,受害人为排除妨害要开支必要费用。侵害人只承担非财产性的责任方式。在大多数下就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达到制裁违法,填补损害,抚慰受害人之目的。因此,我国民法上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又做出了《关于确定民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在立法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范围,规则又做出了更详尽的规定,使之有法可依。精神损害赔偿出现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其完备的制度形态以《德国民法典》的颁布为标志时至今日,世界各国民法典都规定此项制度。

  

   ㈡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① 主体适用范围。

  主体范围指因精神损害赔偿而有权提出诉讼请求的公民和组织。直接受害人有权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之诉,没有争议。对于间接受害人,法人或其它组织是否能提出精神损害,《解释》有了进一步的规定:如第7条,“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遗体受损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精神损害赔偿,列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说明了,间接受害人也可作为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因为死者的近亲属缘于不法侵害者的不法行为,对其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精神上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只能由直接受害人提出诉讼,显然对间接受害人不公平。对于法人和其它组织,《解释》中的第5条规定:“法人或其它组织以人格权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为人格权是以人身为内容为直接目的的民事权利。法人并无思想和精神可言,其商业信誉受损,法人无精神上的痛苦和损伤。而只能导致其销售额下降,利润减少。对于法人这一损失只能依照民法上关于物质损害赔偿的方法进行处理,故法人无权提出精神损害赔偿。

   ② 客体适用范围

   依照《解释》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限于:“⒈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2.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3.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权。还有,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这些权利结合在一起,保护了人作为生物有机体所固有自然属性上的人格利益。从而使权利主体自身生存,活动和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基础和社会评价得到满足和实现。这次《解释》将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做出了扩大,其中生命健康权,隐私权等第一次以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是符合有损害就有赔偿这一基本精神的。

  

  ㈢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没有一个确定统一的标准。因此,存在赔偿数额过低,差额悬殊的情况。这次的《司法解释》也只是规定了根据一些因素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加以了规定,没有规定具体的赔偿幅度。笔者认为,应该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一定的赔偿幅度,以避免相同或类似的案件在同一法院或不同法院做出赔偿数额悬殊的判决。

   另外需要指出的,给公民或法人造成精神损害后侵权人所应承但的民事责任,首先应是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非财产性责任,在适用以上方式不足以缓和或解除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时,才可考虑物质赔偿。